键盘上的技术与艺术
键盘上的技术与艺术自从DG唱片品牌为王羽佳发行了和阿巴多及马勒室内乐团合作的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和《第二钢琴协奏曲》后,鉴于阿巴多的名望和他一贯对其合作对象的挑剔,行家认为这是对王羽佳在国际乐坛地位的肯定。
王羽佳演奏技巧水平之高令人吃惊,她能弹多种风格的作品,且都能弹得很好,似乎也没费太大的劲。这种年轻钢琴家的出现在不久前还是不可想象的,而时下绝非是个案。
毋庸置疑,乐器,特别是钢琴的演奏技巧,在过去数十年内不断提高天博TB,就像运动员不断刷新某项目的世界纪录一样。这样就会出现两种情况。首先,观众的期待值越来越高;其次,音乐学院的入学门槛也必然“水涨船高”。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钢琴教授洛文萨尔有一次被记者问道:“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是否很难弹?”他说:“我有两个回答:第一,它确实难极了;第二,所有我16岁的学生都在弹(‘拉三’)。”
回顾钢琴演奏的历史,上世纪前三十年被认为是喜爱听钢琴音乐者的黄金时代。当时,人们比较看重演奏家的想象力和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而对于演奏技巧的不足予以容忍。出身于瑞士的法国钢琴家科尔托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极负盛名,但是如果今天来听他当年的录音,可能还达不到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录取线。有人把科尔托弹的“肖邦练习曲”和当今走红的俄罗斯钢琴家Nikolai Lugansky进行比较,发现科尔托的演奏有气势、充满活力,但多处经过句含混不清,处理非常草率;而Lugansky不仅每个音都精准,而且色彩丰富、令人振奋。
那么,钢琴演奏的技术性人才辈出,究竟孰喜孰忧呢?业内人士认为演奏技巧的提高或许会鼓励作曲家创作出难度越来越高的钢琴作品。另外,自从凡·克莱本在1958年的柴科夫斯基比赛得奖一举成名后,许多年轻人把“比赛得奖”看成是成功的唯一之道,蜂拥而上。其结果却是,时至今日,世界上的国际钢琴比赛到处都有。比赛多了,获奖者也多了,但有些人除了一纸比赛奖状外,并无其他东西值得称道。
古今中外,每一个年代都产生了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同时又是杰出的艺术家。钢琴爱好者能说出一系列的名字——如霍洛维兹、塞尔金、阿格里奇、齐默曼等,他们以自己炉火纯青的技巧、深邃的艺术鉴别力展现给我们乐迷充满个性的精彩演奏,这才是真正伟大的钢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