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天博TB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五十年前奏响的永恒乐章——与作曲家储望华谈钢琴协奏曲《黄河

2024-02-12 07:07:53

  五十年前奏响的永恒乐章——与作曲家储望华谈钢琴协奏曲《黄河凝聚集体的智慧结晶:当时是在中央乐团有个创作组,殷承宗、我啊、还有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

  获得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赞扬:后来周恩来总理听完以后,上台一边举起手来说:冼星海复活了,冼星海复活了。

  『史料音响:1970年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 李德伦指挥 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黄河》钢琴协奏曲演出实况录音』

  这是1970年5月1号,钢琴家殷承宗在北京民族宫剧院首演《黄河》的实况片段。从那一天起,这一充满民族神韵的永恒乐章从北京走到纽约、走向墨尔本,从民族宫剧院的舞台登临悉尼中心、维也纳金色音乐大厅,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钢琴艺术殿堂中的瑰宝。

  整整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在《黄河》钢琴协奏曲首演五十周年的特殊时刻,让我们再次屏气凝神,静静聆听她。作为“黄河”的主要执笔者之一,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对乐曲中钢琴独奏部分作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11月隆冬时节的长春,一个偶然机缘,我有幸独家采访到了年近八旬的储望华先生,面对话筒,他谈兴极佳,滔滔不绝地讲述起了《黄河》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储望华采访音响:我本人参加过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来改编的。当时是在中央乐团有个创作组,殷承宗、我啊、还有刘庄、盛礼洪,石叔诚和许斐星,我们每人分工不同,但是总的来说,这是个集体创作。而且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像清唱剧一样,他有六七段,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等,本身自然的音乐素材段落很多,在那个基础上写一个黄河钢琴协奏曲。

  作为在世界音乐史上最有影响力、演奏次数最多的中国协奏曲之一,《黄河》在近半个世纪的不居岁月中,激励着几代中华儿女拼搏奋进。她史诗一般的结构、华丽繁复的技巧、丰硕完满的层次和壮阔雄浑的意境,让《黄河》的旋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历史的画卷翻回到1938年9月。武汉保卫战失败,九省通衢沦陷于日寇之手,颠沛流离中,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眼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亲耳聆听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在诗人心中产生了巨大的激荡和莫名的感动,从而一气呵成创作了诗篇《黄河吟》。30年后,《黄河》钢琴协奏曲创作组也于1969年4月,专门前往山西吉县壶口大瀑布体验生活。壶口瀑布如长虹贯日,如山呼海啸,声遏九宵,激越冲天,水流冲击起的泥浆巨浪高达数丈,不时还有旱地行船,水中冒烟的奇情幻景,让包括储望华在内的一行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黄河之水,一泻万丈”的惊天动地之气势。

  储望华采访音响:我们创作组在1969年二月份成立的,三月底四月初的时候,我们就到了山西吉县的壶口黄河瀑布那儿啊,那非常震撼,瀑布的声音非常的大,互相说话,必须要对着耳朵那个大声的叫喊才能够听得见。轰鸣的响啊,瀑布溅起来那个水花呢,靠近的话,全身湿透了。歌词当中说的黄河的汹涌澎湃或者那些船工是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斗,也是实地见证看到了,对创造有直接的一种灵感上的思考,结构上的启发。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饱含着诗人直抒胸臆的愤懑,更激发了“新中国已经破晓,四万万五千万民众已经团结起来,誓死同把国土保!”的豪情壮志,而和平年代吉县壶口瀑布的实地采风,则给了作曲家们缪斯的格外垂青和无穷的创作灵感,使他们得以谱写出壮丽恢弘的旋律。同时,他们也深深知道,《黄河》钢琴协奏曲与《黄河》大合唱有着撕不开扯不断的血脉传承关系,是艺术工作者在同一片丰饶大地上深入挖掘、播种收获,发扬光大、进行再创作的不断发展。这样一首充满东方文化元素、旋律特点而又恢宏如史诗般的大合唱作品,如何用钢琴,钢琴协奏曲这种西洋乐器西洋方式表达出来,如何在西学为用的形式下,展示中学为体,尤其是中国乐魂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作曲家们做了很多积极而可贵的探索。

  储望华采访音响:在我们1969年之前,或者在中国现存的中国式钢琴协奏曲不多的,所以我们参考或者吸收西洋的钢琴协奏曲那些宝贵遗产,等于是借鉴啊。我们完成了初稿以后啊,中央乐团内部进行了一次初稿的试奏和征求意见。当时我们请来了中央乐团指挥李德伦,他说,我听了你们的试奏以后,就觉得你们脑子里的洋框框还是太多了,建议基本曲子结构上就用黄河大合唱自己的像组曲一样,一段一段,歌曲上的旋律不要太多发展,更希望是整段旋律呈现出来。所以我觉得李德伦这个意见确实是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前瞻性,所以后来我们进行了第二稿,就是和现在咱们所听的很接近了。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创作技法上采用西方协奏曲的创作语汇,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点,使中西方的音乐文化进行了巧妙的融合,成功地塑造了具有民族化、形象化、艺术化的中国钢琴音乐特征,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历史文化珍品。这样一部史诗般的巨作凝聚了作曲家们集体的智慧结晶,它的每一个音符,都可以追溯到之前的初衷,落笔,定稿。在创作室的抽屉,纸篓中有成百上千张被废弃的旧稿谱纸......

  储望华采访录音:比如说刘庄老师,他会写一个方案来,大家来讨论,然后他会再修改,修改了那个原稿手稿一揉啊,那个纸团就扔在这个篓里面了,差不多一两天就倒一次纸篓,都是手稿。如果当时把他留下来,现在可以展览室当中,用镜框布置天博TB综合体育官方网站,就是当时原始稿怎么样,后来怎么改变,因为当时有日期,5月6号或者是六月十八号都会有一些。我想说明,确实反复修改,而且用了我们很大的心思,所以从这点来说,我还是非常的感谢现在大家的观众的厚爱。

  储望华先生从小就一直喜欢中国民歌、曲艺和传统乐曲。这些兴趣为他在“黄河”创作中的中国风格探索追求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黄河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黄河愤》中,清脆的笛声吹出旋律的引子,将陕北高原的旷远情怀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奏钢琴模仿古筝,如高山流水一般的乐句宛若流淌心间的一泓碧波,静谧而美好。这段钢琴独奏就是储望华一个音符一个音符写出来的。

  储望华采访录音:我本人印象更深刻或者我投入更多的就是第三乐章,当中有一段是模仿古筝的,(储望华哼唱旋律当......)这段就是我来起草执笔的,还有一些别的段落,也有一些就是我的主要是担任那个钢琴独奏部分的那个起草落笔,也就说每个音都是我来写下来的,当然我写的也是根据大家的集体的智慧,或者我写完以后大家再讨论等等,就总得来说呢那是一个集体创作。

  “黄河”是中国近代以来无与伦比的钢琴协奏曲杰作,已经成为中国钢琴艺术永远的经典作品,永留史册。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对于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对于千百年来的深重苦难,对于中华民族永远昂然屹立、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悠长隽永的诉说。每每听到它,无论身处何方的海外游子常会数度哽咽,国耻尤记心间,但作为中国人,更时刻深感自豪,深感国家民族之伟大!

  1970年2月4号,这部作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试演,由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李德伦指挥,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协奏,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结束后,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上台接见演员,并兴奋地挥手高呼:“星海复活了!”

  储望华采访录音:在1970年春节的时候,就在会堂的小礼堂,我记得那天的周恩来也来了,后来周恩来总理听完以后,上台一边举起手来说:冼星海复活了,冼星海复活了。那么我就觉得他这话呢本身就两层含义,一层呢他就觉得过去的30年代末,1939年听到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现在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终于又在钢琴协奏曲中呈现出来了,另外呢,我认为他是对我们钢琴协奏曲的肯定的。

  虽然已在澳洲生活了30多年,但作曲家储望华从未忘记向西方推荐自己最心爱的中国音乐,多年来,他在异国他乡多次演奏《黄河》钢琴协奏曲,致力于让钢琴说中文,让中国作品走向世界。谈及总是魂牵梦绕的祖国,湿润了眼眶的储望华先生告白最是深情——

  储望华采访录音:抚今追昔,道路坎坷,感慨良多。对国家社会的昌盛进步、人民安康、艺术、包括钢琴事业的成就,尤感欣慰和鼓舞。自己是仰仗了生我养我的华夏土地,才有可能在钢琴上弹出、编出、写出具有民族风格情调的声音。

  从1970年5月1号,到2020年5月1号,整整半个世纪过去了,《黄河》钢琴协奏曲伴随着岁月的沉浮而历久弥新,就好像是绵延的山脉,奔腾的河水化作音符流淌进人们的心田,润泽滋养着我们的灵魂,也激励着我们中国人不畏艰难困苦,为实现心中的美好而不懈求索。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