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天博TB > 音乐知识 > 乐理资讯

钢琴音高与频率对照表

2024-04-17 01:57:31

  钢琴音高与频率对照表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中央C之上的A作为440 Hz时,中央C的频率约赫兹。详见音高(pitch)。另外,如果以纯律计算,中央C的频率是2 61HZ。 一些解释: Octave 0-9 表示八度区。C-D-E-F-G-A-B 为 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 谱记为 1 到 7)。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 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 A4 就是中音 la,频率为 440 Hz。C5 则是高音 do(简谱是 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A5 频率 880 Hz,正好是 A4 的两倍。一个八度区有 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 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 2 开 12 次方,也即大约。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 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 12-TE 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 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 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比如 A4 +30 表示比 440 Hz 高 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 频率是 Hz。 A4 又称 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 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 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 比方 B4 就是 +11,表示比 C4 高 11 个半音。 M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 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这实际上就是把 C4 定为 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 E-F 和 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 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 的辅音(图)。一般钢琴是 88 个琴键,从 A0 到 C8。知道了上面这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马 上能找到 Middle C 了,如下 音高间隔(音程)有各类说法,某些间隔的两个音同时发出来会比较令人身心愉快,比如 频率比 3:2 的 perfect fifth 在各类乐曲都会广泛用作。具体音高间隔名称: 间隔半音数间隔名大致频率比 0perfect unison 完全一度1:1 1minor second 小二度16:15 2major second 大二度9:8 3minor third 小三度6:5 4major third 大三度5:4 5perfect fourth 完全四度4:3 6augmented fourth 增四度 45:32

  一些解释: o Octave 0-9 表示八度区。C-D-E-F-G-A-B 为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 1 到7)。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A4 就是中音la,频率为440 Hz。C5 则是高音do(简谱是 1 上面加一个点)。 o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A5 频率880 Hz,正好是A4 的两倍。一个八度区有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 2 开12 次方,也即大约 1.05946。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twelve-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12-TET。 o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比如A4 +30 表示比440 Hz 高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447.69 Hz。 o A4 又称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o C4 又称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B4 就是+11,表示比C4 高11 个半音。 o M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 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这实际上就是把C4 定为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o可以看到E-F 和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o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一般钢琴是88 个琴键,从A0 到C8。知道了上面这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马上能找

  音高神经编码与听觉理论 1863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黑尔姆霍兹(H.V.Helmholtz)提出了听觉的共振假说(Resonance theory)。这种理论把内耳比喻成一架钢琴,柯蒂氏器官内的基底膜、毛细胞像琴弦一样,由于长短不同振动频率不一。外部声波传人内耳后,低频声波易引起较长纤毛的毛细胞和较宽基膜的共振}高频声波引起较短纤毛的毛细胞与较窄基膜的共振。解剖学研究确实发现耳蜗基底膜宽度不同,在耳蜗基部的基底膜较窄,而在耳蜗顶部基底膜变宽。这使共振学说至今还能解释某些听觉现象,例如老年入耳蜗基底部血管硬化供血不足,常造成其对高频音听力的下降,同时低频音的听力却不发生变化。共振理论的严重不足在于机械地在内耳与钢琴间的类比。事实上,内耳中的外、内淋巴和基底膜的振动总是整体性的,无法实现像琴弦那样分离地局部振动。为克服共振说的不足,许多学者对它作了修正,所谓位置理论(Place theory)就是修正了的共振学说。这一学说认为,虽然内耳基底膜不能像钢琴弦那样进行分离的局部振动,但在基底膜整体振动时,不同部位上最大敏感振动频率却存在着微小差异。因此,在不同频率声波的感知中,耳蜗基底膜上的不同位置具有不同的作用。 与共振、位置理论不同,还存在着频率理论( Frequencytheory)。这一学说认为,不同频率声波引起与之频率相同的神经元单位发放,因而能感知不同音高的声刺激。这一学说遇到的困难是神经元最大单位发放频率不超过千赫兹;而人类听觉却可以感知16千赫兹以下的声音。为了克服这个难点,一些人修正了频率假说,提出了齐射原理(V olley principle)。这一原理指出,虽然每个听觉神经元的单位发放频率不能超过千赫兹,但声波作用听觉系统,同时可以激活许多神经元的单位发放,它们各自产生一定频率神经冲动排放,叠加在一起,就会造成与高频声波相同的发放频率。提出者也不得不承认,齐放理论最多只能解释5000赫兹以下的声音感知现象,对5000赫兹以上声音的感知应由位置学说加以补足。 美籍匈牙利学者贝克西(G.V.Bekesy)1969年提出了行波学说(Travelling wave),以其大量精细数据和模拟研究获得了诺贝尔奖金。贝克西认为声波从外耳经中耳引起卵圆窗的振动,在内耳的传播是以行波方式进行的。他设想耳蜗管的内淋巴、基底膜、毛细胞和盖膜之间发生三维振动,振动的幅度最小为10-10米。因为耳蜗螺旋部的基底膜紧张度较高,耳蜗螺旋顶部的基底膜紧张度较低,行波传播的速度逐渐降低,振幅也逐渐降低,达耳蜗顶部时,行波几乎消失,可见在耳蜗管的不同点上,行波振动的最大频率逐一下降。换言之,不同频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 中央C之上的A作为440 Hz时,中央C的频率约261.6赫兹。详见音高(pitch)。另外,如果以纯律计算,中央C 的频率是261HZ。 一些解释: ?Octave 0-9 表示八度区。C-D-E-F-G-A-B 为 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 a si(简谱记为 1 到 7)。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 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 A4 就是中音 la,频率为 440 Hz。C5 则是高音 do(简谱是 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A5 频率 880 Hz,正好是 A4 的两倍。一个八度区有 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 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 的频率比是 2 开 12 次方,也即大约 1.05946。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 twelve-t 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 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 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比如 A4 +30 表示比 440 Hz 高 30 音 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 447.69 Hz。 ?A4 又称 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个频率。 ?C4 又称 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 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 B4 就是 +11,表示比 C4 高 11 个半音。 ?M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 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这实际上就是把 C4 定为 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号码。 ?可以看到 E-F 和 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 降一个半音后的辅音(图)。一般钢琴是 88 个琴键,从 A0 到 C8。知道了上面这 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马上能找到 Middle C 了,如下 ? ?音高间隔(音程)有各类说法,某些间隔的两个音同时发出来会比较令人身心愉快,比如频率比 3:2 的 perfect fifth 在各类乐曲都会广泛用作。具体音高 间隔名称: 间隔半音数间隔名大致频率比 0 perfect unison 完全一度1:1

  钢琴的音高与频率对照表 十二音律(twelve pitches of the temperament octave)用绿色标注。此表通过连续的乘法每次乘1.0594631得出的结果(2的十二次方)。调音参考频率(A-440)为紫色标注。最低频率用红色标注,最高频率 用蓝色标注。

  一、人声及各乐器频率范围表 实际人声频率 男: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64~523Hz 男中音123~493Hz,男高音164~698Hz 女:低音82~392Hz,基准音区160~1200Hz 女低音123~493Hz,女高音220~1.1KHz 录音时各频率效果 男歌声150Hz~600Hz影响歌声力度,提升此频段可以使歌声共鸣感强,增强力度。 女歌声1.6~3.6KHz影响音色的明亮度,提升此段频率可以使音色鲜明通透。 语音800Hz是“危险”频率,过于提升会使音色发“硬”、发“楞” 沙哑声提升64Hz~261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喉音重衰减600Hz~800Hz会使音色得到改善 鼻音重衰减60Hz~260Hz,提升1~2.4KHz可以改善音色。 齿音重6KHz过高会产生严重齿音。 咳音重4KHz过高会产生咳音严重现象(电台频率偏离时的音色)

  乐器重要频率范围表: 贝司:低音吉它:频响在700~1KHz之间,提高拨弦音为60~80Hz 电贝司:低音在80~250Hz,拨弦力度在700~1KHz 吉它:电吉它:65~1.7KHz,响度在2.5KHz,饱满度在240Hz 木吉它:低音弦:80~120Hz,琴箱声:250Hz,清晰度:2.5KHz、3.75KHz、5KHz 鼓:低音鼓:27~146Hz,低音:60~80Hz,敲击声:2.5KHz 小鼓:饱满度:240Hz,响度:2KHz 通通鼓:丰满度:240Hz,硬度:8KHz 地筒鼓:丰满度:80~120Hz 吊钗:130~2.6KHz,金属声:200Hz,尖锐声:7.5~10KHz,镲边声:12KHz 手风琴:饱满度:240Hz 钢琴:低音在80~120Hz,临场感2.5~8KHz,声音随频率的升高而变单薄

  高、中、低频如何划分?“中国式七段频率”你知道吗? 这个项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产生文字传达上的误解。怎么说呢?大家都会说:这对喇叭的高音太强、低音太少。问题出于如果把从20Hz到20KHz 的频宽只以三段来分的话,那必然会产生「不够精确」的混淆。 本文参考乐器的频宽,以及管弦乐团对声音的称呼,将20Hz-20KHz的频率分为极低频、低频、中低频、中频、中高频、高频、极高频等七段。这七段的名词符合一般中国人的习惯称呼,而且易记,不会混淆。 1极低频 从20Hz-40Hz这个八度我称为极低频。这个频段内的乐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号、管风琴、钢琴等乐器能够达到那么低的音域。由于这段极低频并不是乐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们也很少将音符写得那么低。除非是流行音乐以电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则极低频对于音响迷而言实在用处不大。有些人误认一件事情,说虽然乐器的基音没有那么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乐器的基音就是该音最低的音,音只会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会有往下的音。这就像您将一根弦绷紧,弦的全长振动频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长的振动就是泛音。基音与泛音的相加就是乐器的音色。换句话说,小提琴与长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会有不同的表现。 2低频 从40Hz-80Hz这段频率称为低频。这个频段有什么乐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缩号、低音单簧管、土巴号、法国号

  等。这个频段就是构成浑厚低频基础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会将这个频段误以为是极低频,因为它听起来实在已经很低了。如果这个频段的量感太少,丰润澎湃的感觉一定没有;而且会导致中高频、高频的突出,使得声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听。 3中低频 从80Hz-160Hz之间,我称为中低频。这个频段是音响迷最头痛的一段,因为它是造成耳朵轰轰然的元凶。为什么这个频段特别容易有峰值呢?这与小房间的长、宽、高尺寸有关。大部份的人为了去除这段恼人的峰值,费尽心力吸收这个频段,使耳朵不致于轰轰然。可惜,当您耳朵听起来不致轰轰然时,下边的低频与上边的中频恐怕都已随着中低频的吸收而呈凹陷状态,而使得声音变瘦,缺乏丰润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认为这种情形是对的。这就是许多人家里声音不够丰润的原因之一。这个频段中的乐器包括了刚才低频段中所提及的乐器。对了,定音鼓与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频 从160Hz-1280Hz横跨三个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间的频率我称为中频。这个频段几乎把所有乐器、人声都包含进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频段。读者们对乐器音域的最大误解也发生在此处。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这个频段,但一般人却误以为它很高;不要以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频的上限而已。 从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这段中频在音响上是多么重要了。只要这段频率凹陷,声音的表现马上变瘦了。有时,这种瘦很容易被解释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响迷都处于中频凹陷的情况而不自知。这个频段的重要性同

  音高和频率转换表如下 一些解释: ?O ctave 0-9 表示八度区。C-D-E-F-G-A-B 为C 大调七个主音:do re mi fa so la si(简谱记为1 到7)。科学音调记号法(scientific pitch notation)就是将上面这两者合在一起表示一个音,比如A4 就是中音la,频率为440 Hz。 C5 则是高音do(简谱是1 上面加一个点)。 ?升一个八度也就是把频率翻番。A5 频率880 Hz,正好是A4 的两倍。一个八度区有12 个半音,就是把这两倍的频率间隔等比分为12,所以两个相邻半音的频率比是2 开12 次方,也即大约1.05946。这种定音高的办法叫做twelve- tone equal temperament,简称12-TET。 ?两个半音之间再等比分可以分100 份,每份叫做一音分(cent)。科学音调记号加上音分一般足够表示准确的音高了。比如A4 +30 表示比440 Hz 高30 音分,可以算出来具体频率是447.69 Hz。 ?A4 又称A440,是国际标准音高。钢琴调音师或者大型乐队乐器之间调音都用这 个频率。 ?C4 又称Middle C,是中音八度的开始。有一种音高标定方法是和C4 比较相隔的半音数,比方B4 就是+11,表示比C4 高11 个半音。 ?M IDI note number p 和频率f 转换关系:p = 69 + 12 x log2(f/440)。这实际上就是把C4 定为MIDI note number 60,然后每升降一个半音就加减一个 号码。

  ?可以看到E-F 和B-C 的间隔是一个半音,而七个主音别的间隔都是两个半音, 也叫一个全音。 ?标准钢琴琴键有大有小,大的白色琴键是主音,小的黑色琴键是主音升降一个 半音后的辅音(图)。一般钢琴是88 个琴键,从A0 到C8。知道了上面这些,看到钢琴键盘应该就 马上能找到Middle C 了,如下 ?音高间隔(音程)有各类说法,某些间隔的两个音同时发出来会比较令人身心愉快, 比如频率比3:2 的perfect fifth 在各类乐曲都会广泛用作。具体音高间隔 名称: ?人的听觉和很多音乐设备的频率范围是20 Hz –20000 Hz,但是成年人一般只 能听到30 –15000 Hz,所以上面表格的频率范围已经足够用了。 音高和频率(二) 乐理 2009-11-01 16:29 阅读5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上次说到现在最通用的音阶是把一个八度的倍频等比分为12 份,那么为什么要这么 做呢?在开始讲这个之前,先看两条人民群众总结的规律:

  吉他弦之间的音高关系- 吉他有六根弦,最细的那根叫1弦,最粗的叫6弦,其余的以此类推,由细到粗分别为1,2,3,4,5,6弦;指板上得横着的杠杠叫品,从琴头开始,最上面的第一格叫做第一品,以下的依此类推。弦拉的越紧,那末音就越高;高品的音高高于低品。弦间的音高关系是这样的: 第六弦第五品=第五弦空弦 第五弦第五品=第四弦空弦 第四弦第五品=第三弦空弦 第三弦第四品=第二弦空弦 第二弦第五品=第一弦空弦 只要你校准其中的一根弦,就能依照这个关系校准的所有弦,方便吧? -调音办法- 一、六音笛法 这是最简单的方法,适合初学者。六音笛是专门为吉它调音设计的,其六个音与吉它的六根弦在音高和排列顺序上都是一一对应的,所以使得调音十分简单,只要吹响一个笛音,记住其音高,调整相应弦的音高与其相同即可。据此调完六根弦。 二、单音笛法 单音笛是适合所有乐器调音的工具,自然也包括了吉它。一套单音笛一般是一组完整的自然音阶,但我们只要选用其中一支笛就可以了,这样随身携带十分方便。至于选哪个音笛,完全根据自己习惯,但一般是吉它弦的六个音:E、A、D、G、B、E中的一个天博TB综合体育登录入口。调音时,先调准与单音笛同音的那根弦,然后据此调准弦。比如假定我选的D音笛,那么就先调准第四弦D的音高,然后根据此弦来调弦,具体可以有两种方法: 一是采用邻弦同音法:四弦D的第五品是G音,与三弦同音,于是按住四弦第五品,弹响,据此调准三弦音高。然后根据三弦又可以调整二弦,依次类推。二是采用听空弦音法:如果您乐感较好的话,完全可以采用此法。四弦D唱名是RE,第三弦G的唱名应该是SO,既然RE音高已经确定,那么自然可以马上唱出SO来,据此即可调准三弦G。依次类推,调准所有弦。 三、听电话音法 有时在朋友家表演,突然发觉弦不准,身边又忘带调音笛,怎么办?别急,教你一招: 拿起电话听筒(或按下免提),听到忙音了吗?这就是一个国际标准的A音。这下会了吧?对了,先据此调准第五弦A,就是第五弦空弦的声音,然后再据此调好弦。 四、听自然泛音法

  音乐中的各音阶与频率的关系--十二平均律zz 2009-09-18 14:46 “律”,即“音律”(intonation),指为了使音乐规范化,人们有意选择的一组高低不同的音符所组成的体系,以及这些音符之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do、re、mi、fa、so、la、si,这7个音符就组成了一组音律。研究音律的学问叫做“律学”。也就是研究为什么要选择do、re、mi……这7个音(当然也可以选择音)作为规范、这些被当成“标尺”的音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的学问。 对于任何民族来说,只要他们有着丰富的音乐体验,只要他们想积累起关于音乐的知识,迟早都会遇到关于律学的问题。令人惊讶的是,古今不同民族,虽然各自钟爱的音乐形式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彼此也没有互相借鉴,但大家的律学的基础概念却出奇地相似。这也许是音乐本身超文化、超地域的魅力所致吧。 (BTW:现代人学习的do、re、mi、fa、so、la、si,这些好像没有意义的单词,其实都是中世纪时西方教会中很流行的一些拉丁文圣咏(chant)的首音节。这些圣咏是西方现代音乐的源头。) 学过高中物理的都知道,声音的本质是空气的振动。而空气的振动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也就是所谓的声波。所有的波(包括声波、电磁波等等)都有三个最本质的特性:频率/波长、振幅、相位。对于声音来说,声波的频率(声学中一般不考虑波长)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高”,声波的振幅决定了这个声音有多“响”,而人耳对于声波的相位不敏感,所以研究音乐时一般不考虑声波的相位问题。

  律学当然不考虑声音有多“响”,所以律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声波的频率。一般来说,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20HZ(每秒振动20次)到20000HZ(每秒振动20000次)之间。声波的频率越大(每秒振动的次数越多),听起来就越“高”。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叫“”。 (BTW:人耳能分辨的最小频率差是2HZ。举例而言就是,人能听出100HZ和102HZ的声音是不同的,但听不出100HZ和101HZ 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另外,人耳在高音区的分辨能力迅速下降,原因见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人耳对于声波的频率是指数敏感的。打比方说,100HZ、200HZ、300HZ、400HZ……这些声音,人听起来并不觉得它们是“等距离”的,而是觉得越到后面,各个音之间的“距离”越近。100HZ、200HZ、400HZ、800HZ……这些声音,人听起来才觉得是“等距离”的(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清楚)。换句话说,某一组声音,如果它们的频率是严格地按照×1、×2、×4、×8……,即按2n的规律排列的话,它们听起来才是一个“等差音高序列”。 (比如这里有16个音,它们的频率分别是110HZ的1倍、2倍、3倍……16倍。大家可以听一下,感觉它们是不是音越高就“距离”越近。用音乐术语来说,这些音都是110HZ的“谐波”(harmonics),即这些声波的频率都是某一个频率的整数倍。这个ogg文件可以用“暴风影音”/StormCodec软件来试听。) 由于人耳对于频率的指数敏感,上面提到的“×2就意味着等距离”的关系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关系。用音乐术语来说,×2就是一个“八度音程”(octave)。前面提到的do、re、mi中的do,以及so、la、si后面的那个高音do,这两个do之间就是八度音程的关系。也就是说,高音do的频率是do的两倍。同样的,re和高音re之间也是八度音程的关系,高音re的频率是re的两倍。而高音do上面的那个更高音的do,其频率就是do的4倍。

  附录:音乐模块部分 单片机发音原理:单片机演奏音乐基本是单音频率,它不包含相应幅度的谐波频率,也就是说不能象电子琴那样能奏出多种音色的声音,但一定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即可,也就是“音调”和“节拍”。 ·音调表示一个音符唱多高的频率。 ·节拍表示一个音符唱多长的时间。 下面,就此两点,阐述说明: 一、音调 在音乐中所谓“音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音高”。在音乐中常把中央C上方的A音定为标准音高,其频率f=440Hz,其余与其比较。f1和f2为两个音符,当这两个音符的频率相差一倍时,也即f2=2×f1时,则称f2比f1高一个倍频程。 在音乐中1与 . 1,2与 . 2……,正好相差一个倍频程,在音乐学中称它相差一个八度 音。在一个八度音内,有12个半音。以1—i八音区为例,12个半音是:1—#1、#1—2、2—#2、#2—3、3—4、4—#4,#4—5、5一#5、#5—6、6—#6、#6—7、7—i 。这12个音阶的分度基本上是以对数关系来划分的。如果我们只要知道了这十二个音符的音高,也就是其基本音调的频率,我们就可根据倍频程的关系得到其他音符基本音调的频率。 2.确定一个频率所对应的定时器的定时初值的方法 以标准音高A为例: 标准音高A的频率f = 440 Hz,其对应的周期为: T = 1/ f = 1/440 =2272μs 因此,需要在单片机I/O端口输出周期为T =2272μs的方波脉冲,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单片机上对应喇叭的I/O口来回取反的时间应为: t = T/2 = 2272/2 = 1136μs 此处分两种方式叙述,请比较选用,其实结果相同:

  附录:音乐模块部分单片机发音原理:单片机演奏音乐基本是单音频率,它不包含相应幅度的谐波频率,也就是说不能象电子琴那样能奏出多种音色的声音,但一定要弄清楚两个概念即可,也就是“音调”和“节拍”。 ·音调表示一个音符唱多高的频率。 ·节拍表示一个音符唱多长的时间。 下面,就此两点,阐述说明: 一、音调 在音乐中所谓“音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音高”。在音乐中常把中央C上方的A音定为标准音高,其频率f=440Hz,其余与其比较。f1和f2为两个音符,当这两个音符的频率相差一倍时,也即f2=2×f1时,则称f2比f1高一个倍频程。 在音乐中1与 . 1,2与 . 2……,正好相差一个倍频程,在音乐学中称它相差一个八度音。在一 个八度音内,有12个半音。以1—i八音区为例,12个半音是:1—#1、#1—2、2—#2、#2—3、3—4、4—#4,#4—5、5一#5、#5—6、6—#6、#6—7、7—i 。这12个音阶的分度基本上是以对数关系来划分的。如果我们只要知道了这十二个音符的音高,也就是其基本音调的频率,我们就可根据倍频程的关系得到其他音符基本音调的频率。 2.确定一个频率所对应的定时器的定时初值的方法 以标准音高A为例: 标准音高A的频率f = 440 Hz,其对应的周期为: T = 1/ f = 1/440 =2272μs 因此,需要在单片机I/O端口输出周期为T =2272μs的方波脉冲,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单片机上对应喇叭的I/O口来回取反的时间应为: t = T/2 = 2272/2 = 1136μs 此处分两种方式叙述,请比较选用,其实结果相同: Ⅰ.这个时间t也就是单片机上定时器应有的中断触发时间。一般情况下,单片机奏乐时,其定时器为工作方式1,它以振荡器的十二分频信号为计数脉冲。设振荡器频率为f ,则定时器的予置初值由下式来确定: t = 12 ×(T ALL – T HL )/ f 式中,T ALL = 216= 65536,T HL 为定时器待确定的计数初值。因此定时器的高低计数器的初值为:

微站点
查看微站点
个人中心
人工客服
购物车
回顶部